找到相关内容25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个出家人的随笔笔记(2)

    深夜反思的习惯,今天也许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了,我闭上了眼睛。   为什么有人难清静,为什么有人病难愈,为什么有人修行得力,为什么有人烦恼重,为什么有人会堕落……这是为什么?   我们可曾想过,在六...已经是秋天,夕阳的橙红已不再耀眼,归巢的山鸟箭一般地从眼前掠过,溶进了一分一秒深沉下去的暮蔼之中,再也寻着它们的踪迹。   一年多的岁月,就这样轻快地从身边飘走,五百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...

    心道法师

    |戒律|出家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22365821678.html
  •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-净空法师开示

    的态度。凡是修行功夫得力都是知道修忏悔法。忏悔是大小乘行门里面的总纲领。   10 六祖惠能大师,在《坛经》里面讲得好,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,真正持戒修行的人,不见世间过。世间人所犯的...   1 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上说,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,一个真正修道人,他心贯注在道上,世间什么事情他关心,他没有时间去过问,是非人我他统统都晓得,他心专注在功夫上,这是一个真正的...

    净空法师开示

    |口业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6015126024.html
  • 谈谈闻思修[益西彭措堪布]

    ,如果只是模糊的信心,往生的愿望甚至比去美国还微弱,那一定要闻思净土的经论教言。各人都有自知之明,反观自心就知道信愿的真切程度。)   闻思是怎样造成修持的得力相应的呢?(此处,&ldquo...   一、修的内容由闻思决定,修包括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   很多人认为“闻思时才需要观察,实修时唯一应安住修,不必观察”,这样自然便会认为:闻思照样能修,或者闻思只是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六度|闻思修|闻思|观察修|安住修|道次第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5130326381.html
  • 重庆华岩寺弘法讲经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(四)

    ,命终之后,眷属骨肉,为修营斋,资助业道未斋食竟,及营斋之次,米泔菜叶,弃于地,乃至诸食未献佛僧,勿得先食。 此段讲营斋如法,怎样如法持斋,供佛及僧。 如有违食,及精勤,是命终人,了得力。如...意、第六意识,第七识末那识,第八识阿赖耶识。第六意识分别诸法(众生了解诸法没有一个本性,而把因缘和合的假象执为实有,不知本性是空,所以念念之间,举心动念,无非是罪。)第七识执着,生死轮回种子落入第八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重庆华岩寺弘法讲经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(四)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8/03213528405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大意

    每个人的观念思想一样,因此造业就相同,六道轮回以及人间种种苦乐果报由此而生。接著,佛再进一步讲:   【经】汝见此会及大海中,形色种类,各别耶?如是一切,靡不由心,造善不善身业、语业、意业所致。   这正是《华严经》所讲的:“一切法从心想生。”这个道理很深,但确是真理。谚语所谓:“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。”每个人的面貌一样,是因为每个人心里所想一样,假如两个人的面貌相同,可知这两人的思想...

    净空法师讲述

    |十善|十善业道经|命运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21573036213.html
  • 辉旭日光照人间 杨洪发财为行善

    服装公司,由于碰到香港的配额限制,转而往菲律宾投资发展。但派去的人得力,服装厂亏蚀严重,濒临倒闭,而且影响到香港总部。   杨洪看在同胞手足份上,暂时丢下自己的生意,去帮助弟弟“力挽狂澜”。这是一...中城附近时报广场的百老汇大道夹38街的办公大楼接受世界周刊访问,打开话匣子细说从头滔滔绝。   创业历程,谱写传奇   很多人都知道驰名欧美的休闲品牌汤米巴哈马(Tommy Bahama),这...

    曾慧燕

    |慈善|理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15354037549.html
  • 论 祖 师 禅

    提起。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。但切不可生分别心,不要管他得力得力,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,你一心一意地用你的功好了。  “念佛是谁”四字,最着重在个“谁”字,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。如穿衣吃饭的...顿悟本然的。”这也就是说,如来禅是循序渐进的,祖师禅则是一超直入的。进至何处?进至般若。入至何处?入至般若。虽同是证入般若,但方法却完全不同。禅宗是藉言教,直入般若。  佛法的根本在般若,般若就是佛法...

    吴立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4538987.html
  • 论祖师禅

    随时随地,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,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,生二念。若疑念在,不要动着他。疑念不在,再轻微提起。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。但切不可生分别心,不要管他得力得力,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,你一心一意地...落功渐次的,祖师禅是顿悟本然的。’这也就是说,如来禅是循序渐进的,祖师禅则是一超直入的。进至何处?进至般若。入至何处?入至般若。虽同是证入般若,但方法却完全不同。禅宗是藉言教,直入般若。   佛法的...

    吴立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2539234.html
  • 杀人刀、活人剑——针对念头的机锋与棒喝

    第六意识自身的功能,则含有明了意识、禅定意识。也就是说,修禅定,修止观基本是在第六意识中打转,因为与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相应,彼此处于隔离的状态,修禅定止观又如何能对作为烦恼之源的第七末那识发生作用呢?...那么,对第七识和第八识应从哪儿下手呢?  在六位五十一个心所有法中,只有遍行的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这五个心所沟通了全部八个识,并周遍行于一切心意识的活动之中,而其它心所有法,则具备这样的功能。遍行这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839364.html
  • 佛教的养生之道(二)

    做到以上六个方面,必能梵行清净,身心调柔。  另外,由于种种原因,一些僧人信仰淡化,人生观、价值观发生转变,或业障重,性欲强,修行得力,或不能适应寺院的清规与修行生活,他们要保持独身、梵行清净就特别...就是要转变认识或饮食的价值取向,相信素食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处,没什么坏处。其次,要经得起诱惑,贪美味,不要以为素食损失了什么。所谓过生理关,就是要注意逐渐摆脱个人生理上对肉食的习惯性依赖,使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639742.html